“红色联盟”的分崩离析,要把某重卡品牌逼上何种“王道”?

来源:方车  日期:2020-07-01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技术积淀是造车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一点也是传统车企能在市场上赖以生存的“资本”。

近几年,面对重卡行业的巨大的市场红利,某些新兴力量则就想依托知名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背书和独特的生产营销方式,完成“弯道超车”操作。对此,不禁想问该品牌想超车“燃料”够吗?

300人团队=成就高质低价重卡的“王道”?

一辆轿车有成千上百的零部件组成,同时还要后期调试,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作为体积庞大的重型卡车,在研发方面显然要比轿车的技术难度更大、零部件更多,人力成本投入更大。主流重卡某放品牌就曾表示,“一款产品从立项到交付需要7年之久”。

然而,但据相关报道称,“该品牌从产品的立项,到交付给用户使用,只用了381天的时间”。不禁让人疑问的是,怎样的团队能让产品从立项到交付时间能如此神速?得到的答案确实令人惊讶,据媒体报道“该品牌团队人数不到500人,正式员工只有300多人。”

20200701061004871

来源于《方得网》

众所周知,行业主流重卡品牌的团队人数平均在5000-8000人左右,最高可达2万人。相比之下,某重卡品牌300人团队,不仅要保障整个业务的日常运营,还要承担着完成诸如“381天产品立项到交付”“上市以来迭代10次”“21天销售超10亿元”等任务。

这不禁让人对这个团队“以一抵二十、三十”的战斗力“肃然起敬”,但这300人如何分配的呢?我们可以从主流重卡企业的架构中一探究竟。我们熟知的一般人员架构中,一个重卡企业大概分为研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采购、财务、人力行政、服务9个模块。如按照一般的模块人员配比(研发占比5%、设计占比3%、制造60%、管理3%、营销15%、采购3%、人力行政2%、财务1%、服务8%,上下少量浮动。)进行分析,我们大概得出某重卡品牌的人员结构如下:研发部门为15人、设计部门为9人、制造部门为180人、管理部门为9人、营销部门为45人、采购部门为9人、人力行政6人、财务部门为3人、服务部门为24人。像研发、设计等重要部门仅为个位数,如何能做到在法规变化下的及时调整?如何支撑在不断变化市场需求下,及时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如何能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进行领先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即便将这300人平均分配,每个部门也不过33人多而已,如此规模能创造出多大的价值姑且不说,售后服务能力都让人捏一把冷汗,也不禁让人有种“农村随意搭戏台班子”的感觉。

红色联盟=高质低价,分崩离析后呢?

想要“弯道超车”,首先要拿到品质最优、价钱最低的零配件。对此,该品牌曾号称建立起了所谓“红色联盟”的核心供应商体系,与业内领先的零部件制造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实行独家供货,以此保障产品的“高质低价”。说到底,某品牌的“高品质”保障,基本来自于“优质供应商”。

20200701061005188

来源于《说车老司机》

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与其最大的合作供应商实停止了发动机供货,使其旗下多款产品无法正常生产。”

是非对错姑且不说,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该品牌口中所谓的“红色联盟”核心供应商体系,基本可以宣告土崩瓦解,以此带来的所谓“高质低价”也就无法持续得到保障,如此以来,“低质低价”“低质高价”将会接踵而至。诚然,重卡行业发展至今,行业和市场不会允许“损害市场声誉和用户利益的低质产品”出现,用户也不会为“低质”产品埋单。

对重卡行业来讲,重要不是继续出现“不顾及品质”的低价竞争,而是团结一致地以“高品质、高科技”产品解决方案,为行业发展和用户利益持续带来提升。如此看来,不论是“300人的团队”,还是“红色联盟”的分崩离析,对某重卡品牌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到底是继续成就自己所谓商业模式的“王道”,还是业务发展的“亡道”呢?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坚决抵制危害行业发展和用户利益的行为出现,也会奔走呼吁:不要再让低质、低价、没有服务的重卡产品,坑害了用户本来就来之不易的钱包!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copyright@2008-2021 方得网 电脑版

独家新闻

卡车新闻

客车新闻

商用车新闻

政策新闻

零部件新闻

注册
发送验证码
微信注册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