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开幕的“2020北京国际交通运输、城市公交、旅游客运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中,国内知名客车企业、金龙客车发布最新纯电动“地铁巴士”。这一针对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细分场景的车型平台,吸引了众多行业关注。
而金龙地铁巴士能够拥有超大空间,采作为电驱动系统“技术推动者”的盘毂动力功不可磨灭。
此次展会,盘毂动力如约参展,也揭开了盘毂动力的技术面纱。
世界公交低地板时代
低地板、大通道、全平底盘和稳定舒适,已经成为城市公交发展的趋势。从今年8月起,金华、福州、宁德、上海等地,均已经实现了此类地铁巴士的运营,获得了市民良好的反馈。
据了解,低地板公交车始于西欧,低地板化(包括低入口)公交车是提高公交系统运输效率(上下车便捷)和运输安全(上下车安全)的重要途径,例如老年人上下车更便捷更安全、带婴儿车的乘客上下车更便捷等等,我国自21世纪以来一直提倡向低地板化发展。
基于消费升级与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势,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的行动纲领,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新增公交车辆优先选择低地板公交车,到2020年,500万人口以上城市新增公交车辆全部实现低地板化。
公交客车低地板化是趋势,主流企业都已经有对应车型,从行业数据来看,目前低地板化公交已经由原有的10米以上车型向8米以上车型拓展,未来势必有更多企业推出更有特色的车型,为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出行服务。
技术实力助力大空间布局
本届道路运输展现场,除了金龙地铁巴士之外,金旅客车、上海申龙等客车企业也都带来了低平地板、大空间的公交产品。可以满足城市较大的客流波动,为城市公共交通支路运输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相当于“地铁巴士”。
城市公交之所以能够大面积实现升级换代,离不开整车产品创新和零部件相关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尤其是采用盘毂动力四气囊独立悬架轮边驱动系统,取消了车辆传动轴、后桥等设置,实现了低地板、大通道全平车厢布局,车内空间格外开阔。
此外,在现场播放的视频可以看出,地铁巴士在操控上也堪称“全能冠军”,冠军之称在坡道防滑、直角转弯和绕桩操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车辆有如此优异的操控表现,主要得益于盘毂300多项专利技术的四气囊独立悬架轮边驱动系统与电子差速控制。
盘毂分布式驱动的电子差速系统,使得车辆在单轮附着力接近0的情况下,仍在12%的坡道上平稳起步。转直角弯测试中,地铁巴士以50KM/H的速度行驶转直角弯,转弯过车中车身倾角为2.6度;传统对比巴士则以40KM/H的速度行驶,车身倾角为5.5度,地铁巴士在这种极限工况下更为平稳。在绕桩操控测试中,地铁巴士同样以50KM/H的速度在间距35米的桩间行驶,车身倾斜角度为3.58度,传统巴士以40KM/H的速度行驶,车身倾斜角度为6.57度。
盘毂动力自主研发的突破
盘毂动力拥有300多项专利的轴向磁场电机与四气囊独立悬架轮边驱动系统,在这套驱动系统背后有盘毂在轴向磁场电机、4气囊独立悬架、电子差速等多项核心技术的布局。
现阶段汽车行业驱动电机大多是径向磁场电机,受结构原理和配套资源所限,在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方面仍有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与径向磁场电机相比,轴向磁场电机拥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但受材料、结构、工艺、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轴向磁场电机一直未能大规模产业化。
如今,盘毂动力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轴向磁场电机的产业化应用,不仅在电动客车上实现了搭载和应用,更带来了颠覆性的整车结构形式。据悉,盘毂动力的轴向磁场电机比市场主流电机的功率密度与扭矩密度提升一倍以上,新能源驱动电机系统效率高效区超过90%,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盘毂动力的四气囊独立悬架轮边驱动系统使整车实现6气囊全独立悬架结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 在各种极限工况下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优于普通直驱车辆。
分布式驱动的另一个难题是电子差速,盘毂动力专门组建控制策略团队研发电子差速软硬件产品,通过轮胎滑磨滑移检测与智能控制,分配两个驱动轮的扭矩。盘毂通过与各主机厂的对接调试,车辆在湿滑路面启动与紧急制动效果已优于普通直驱车辆。
客车行业是竞争最为充分,且国产品牌全球地位领先的细分行业,中国客车企业已经通过电动化走到了世界客车企业的前列,今天,客车企业将借助低地板化的东风再次起航,实现在全球客车行业的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