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姚蔚
常常有人问我,陕汽为什么那么牛?
近些年来,不靠合资,不引进新的资本和团队,陕汽依靠自己,在重卡市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2009年,陕汽在重卡市场份额为10%;2016年,陕汽的份额接近15%。
在产能严重过剩,高手如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重卡市场,陕汽的份额不断提高,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原因有很多。不过,本文提及的这一点,对陕汽份额的不断走高,至关重要。
首先,一起来看看,陕汽这些年,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陕汽 简单却不简约
陕汽这几年的业绩,就是一个大写的“牛”字。
2009年,陕汽的重卡销量6.7万辆,市场份额为10%。2010年,是重卡市场销量的巅峰,当年全国重卡销量过百万,陕汽重卡销量则超过1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10.7%;2011年,陕汽市场份额为11.83%;2012年份额达到13.2%;2013年份额为14.1%;2014年,陕汽重卡市场份额达到14.7%。
2016年的陕汽,看起来简简单单,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一年下来,成绩却不“简约”。
2016年,陕汽重卡国内市场更是突飞猛进,对整体起到较大的带动。销售突破8.3万,同比增长80%,行业第二。
2016年,陕汽牵引车销量5万辆,同比增长80%,市场份额为17.2%,相比2015年了提升2.2个百分点。众所周知,陕汽是传统的自卸车大户,牵引车不是其固有优势领,但陕汽2016年却在牵引车领域有如此高销量,这是不是很牛?
2016年,陕汽自卸车销量为1.5万辆,同比增长50%,市场份额为20.2%,在原高份额基础上继续提升1.6个百分点。
从各个细分市场来看,陕汽也有很多惊人之处。港口运输市场,行业第一;在日用工业品运输市场,陕汽X3000销量为2.5万辆;煤炭运输市场,陕汽新M3000销量为4万辆,经济型市场排名第一;城建渣土运输市场,新型环保渣土车行业第一……
德龙X3000黄金版
2016年,陕汽还呈现出越战越勇、不断走高的发展态势。2016年四季度,陕汽国内市场订单一举突破5万辆,其中11月份单月突破2万辆,创下了近年最高的单月销车纪录。
画出漂亮的上涨曲线的陕汽,这些年的经历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就在这7年时间里,陕汽没有引进合资者,没有引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没有大规模的战略投资进入;没有引进新的车型,没有建设新的工厂,高管团队也都相对稳定(原董事长方红卫于2014年上调到政府,但现任董事长袁宏明此前一直任总经理)。
可以说,这7年来,陕汽完全凭借供给侧改革,凭借走集约化发展之路,让其在激烈的重卡市场中,份额不断提升。
用户要的是效用 不是产品本身
陕汽为何看着没有什么独门绝技,也没有外援,却能够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保持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呢?
笔者认为陕汽搞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且据此从2009 年开始实施战略转型——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由此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政策和市场怎么变,都能够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
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消费者买的是商品的效用,而不是商品本身。
如果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消费者为何愿意花钱买卡车,那就是消费者要的其实不是卡车本身,而是买卡车给他们带来的效用。用一句通俗话来说,那就是“消费者其实不是买钉子,而是买墙上那个洞”。